【靶向药物海外医疗】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体检后,发现自己的血管里长了斑块,于是有人担心,有人不当回事,更多的人会有疑问:斑块究竟是什么,为何不知不觉在血管里安了家?其实,斑块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就像水管里的水垢,形成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大致经过以下三阶段。
斑块形成第一阶段是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增多。
血液中有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胆固醇。HDL也称“好胆固醇”,有助于去除血流中的胆固醇,并储存于肝脏中以便排出。后三种为“坏胆固醇”,如果在血液中增多,会沉积在动脉壁上。
斑块形成第二阶段为血管壁增厚。
血管内膜如果在炎症、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损,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会乘虚而入,渗入到血管壁内。此时,吞噬细胞与坏胆固醇结合形成“泡沫细胞”,继而吸引一些炎性细胞,加速泡沫细胞的聚集。
斑块形成第三阶段为斑块形成。
“泡沫细胞”的聚集再加上其他细胞,以及修复因素的参与,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向血管内凸出。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变窄。这些斑块会让局部血管壁变得僵硬,导致血管扩张和收缩能力受阻,血流量随之降低。随着时间延长,钙盐也会沉积在斑块里,形成钙化。
动脉壁上的斑块危险性如何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斑块像皮厚馅少的“饺子”。包膜比较厚,不容易破裂。如果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因素不能够得到改善或控制,那么斑块会逐渐变大,导致血管腔相应逐渐变窄,血流不畅,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斑块严重时,血管腔甚至会被完全堵塞。组织器官在缺血的情况下,功能就会受损。例如,大脑某一支血管堵塞,脑组织缺血,神经功能就会受损,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麻木、吞咽困难、语言障碍、智能障碍、甚至失明、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
不稳定斑块(又称易损斑块)则像皮薄馅多的“饺子”,斑块表面的包膜非常薄,斑块内部的“油”(脂质)又非常多,容易发生破裂,比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短期内迅速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血流冲击血管内壁,包膜就会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及局部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受累血管血流中断,引发急性缺血。假如堵塞住心脑血管,则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脑中风。所以,不稳定斑块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以爆炸破裂,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
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化。约有10%的斑块会越长越大,在不良诱因下,会由稳定斑块转变为易损斑块。压力大节奏快的工作状态、过度吸烟饮酒、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良的作息时间等都是稳定斑块转化为易损斑块的不良诱因。
为了防止稳定斑块向易损斑块的转化,高危人群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调适心态,避免大喜大悲,改善饮食结构,积极参加有氧体育运动,尽量避免上述不良诱因的出现,并且定期检查血管、血压、血脂。此外,服用他汀等调脂药物也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将不稳定斑块逆转成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