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既往认为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血小板生成理解的进一步深入,使人们对其病理生理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了解。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更复杂、且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涉及多种不同的机制。通常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加和脾隔离,其中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肝病合成血小板生成素减少,病毒、酒精、铁过载、药物等直接骨髓抑制;血小板破坏增加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isintegrin-likeandmetalloproteasewiththrombospondintype1motif13,ADAMTS13)水平降低,免疫介导血小板破坏,细菌活动等;脾隔离主要有慢性肝病继发脾肿大导致血小板在脾脏蓄积。
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挑战。在20世纪60年代,外科脾肾分流手术由于死亡率高和肝失代偿风险很快被放弃。随后进行全脾和部分脾切除术。20世纪90年代,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引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后来,微创技术,即脾动脉栓塞术或脾射频消融术,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但上述治疗作为有创干预,仍然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病理生理认识加深,以及TPO在血小板生成过程中核心作用的发现,导致许多具有TPO活性的药物被开发上市。目前临床上用于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主要有rhTPO和阿伐曲泊帕,前者上市已久,为注射给药,但并未获批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适应症,后者为口服给药,为近年获批上市用于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升血小板药物。
近期发表1篇真实世界对比阿伐曲泊帕和rhTPO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的研究。观察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阿伐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慢性肝病(CLD)相关严重血小板减少症(TCP)的临床疗效。
收集某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250例严重TCP合并CL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血小板变化(PLTs)和不良事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来避免可能出现的选择偏差。
PSM后,共有154例患者纳入研究,阿伐曲泊帕组77例,rhTPO组77例。两组间PLT计数增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1.659,p=0.198;Waldχ2=0.220,p=0.639)。但亚组分析中,PSM前后,阿伐曲泊帕在Child-PughA级患者中表现出比rhTPO更好的临床疗效(88.89%vs.63.41%,p=0.003;81.33%vs.61.76%,p=0.043)。与rhTPO组相比,阿伐曲泊帕组在PSM前后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较少(7.8%vs.25.0%;7.8%vs.24.7%,p<0.05)。
结论:PSM前后,阿伐曲泊帕治疗Child-PughA级CLD合并TCP的临床疗效均优于rh-TPO,且头晕发生率均更低,整体安全性更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