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以及其他疾病,如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B细胞信号通路和靶向其他下游转录因子,导致CD20表达减少,最终促进细胞凋亡和减少细胞增殖。然而,伊布替尼具有心脏毒性,包括心房和心室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不同于各种其他TKI,伊布替尼升高血压的机制并非由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抑制,尚待阐明。
虽然最初的报告表明,伊布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5%~18%),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该负担较高。事实上,最近Dickerson等人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伊布替尼治疗患者出现新发高血压或高血压恶化。
发表在《Heart》的该项研究,考察了伊布替尼治疗后新发血压或高血压恶化的发病率和风险因素。
对144例诊断为恶性B细胞瘤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接受伊布替尼(n=93)vs常规化学免疫疗法(n=51),并在治疗开始后1、2、3和6个月评估其对血压的影响。
描述性统计用于比较每个治疗组的基线特征。Fisher精确检验用于确定与高血压发生显著相关的协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分析以分析纵向血压变化。
两种治疗的基线高血压患病率相似,分别为63.4%和66.7%。在年龄、性别和基线心脏合并症方面,治疗组之间无差异。
与基线相比,伊布替尼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时间显著升高,而常规化学免疫治疗与血压的变化无关。基线高血压状态不影响血压随时间变化的程度。
治疗开始后1个月,与常规化学免疫治疗组(7.9%)相比,伊布替尼组(36.6%)的收缩压显著升高(定义为大于10 mm Hg)。
尽管在随访中出现高血压,但61.2%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没有接受适当的血压管理(增加或添加降压药物)。在伊布替尼组中,收缩压升高超过20 mm Hg的患者中,仅有52.9%高血压管理有变化。
因此,伊布替尼与高血压发生和恶化相关。心脏病学家和肿瘤学家必须意识到这种心脏毒性,以便及时管理血压升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依鲁替尼/伊布替尼(IBRUTINIB)针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布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