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的胆管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差,也可能发生在肝内或肝外,最常见的为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因此对I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胆管癌的系统治疗发展非常迅速,涉及多种方法,包括化疗、生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化疗仍然是治疗胆管癌的重要基础,标准方案是基于ABC-02研究的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治疗。还有其他联合化疗的方案尚未得到验证,如SWOG 1815对吉西他滨加顺铂再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的研究,我们仍需等待一些重要数据公布。除此之外,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我们已经在胆管癌中发现了很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如抗FGFR2、抗IDH1和抗ERBB2等。最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添加到化疗当中,并且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初步结果,我们非常期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FGFR 1-3基因的改变是在这些基因组异质性肿瘤中发现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大约10%的患者可以检测到FGFR2融合。基于FIGHT-202研究,培米替尼(pemigatinib,一种口服、选择性FGFR1、2和3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既往经治的、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或转移的FGFR2融合或重排的成人肝内胆管癌患者。
非常荣幸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一起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领导FIGHT-202这项重要研究。FIGHT-202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培米替尼在既往经治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中安全性和疗效。
FIGHT-202研究共包括三个队列:队列A为FGFR2融合/重排患者,为本研究的目标人群;队列B为其他FGF/FGFR基因改变的患者;队列C为无FGF/FGFR改变的患者,类似于对照组。研究共纳入147例患者(队列A,n=108;队列B,n=20;队列C,n=17;未确定FGF/FGFR状态,n=2),中位(范围)年龄为59.0(26-78)岁,57.8%的患者为女性,70.7%为白人,89.8%为肝内胆管癌,包括队列A中99.1%的患者。三个队列均口服培米替尼,方案为用药2周,然后停用1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毒性反应。主要终点为队列A的ORR(根据独立中心评估确定);次要终点为队列A/B组合队列的ORR,以及队列B、C的ORR,所有队列的DOR、DCR、PFS、OS和安全性。
最终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5.4(19.9-53.7)个月。总的来说,98.6%的患者停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疾病进展(n=105/147;71.4%)。在队列A中,ORR为37.0%(95%CI:27.9%-46.9%),DCR为82.4%(95%CI:73.9%-89.1%),中位DOR为9.1(95%CI:6.0-14.5)个月;对于B组和C组,DCR分别为40.0%(95%CI:19.1%-63.9%)和17.6%(95%CI:3.8%-43.4%)。A组中位PFS为7.0(95%CI:6.1-10.5)个月,B组和C组分别为2.1(95%CI:1.2-4.9)和1.5(95%CI:1.4-1.8)个月;三组中位OS分别为17.5(95%CI:14.4-22.9)、6.7(95%CI:2.1-10.6)和4.0(95%CI:2.0-4.6)个月。
安全性方面,91.8%的患者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最常见的是高磷血症(58.5%)、脱发(49.7%)和腹泻(47.6%)。大多数TEAE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最普通的等级≥3例TEAE为低磷血症(14.3%)。4.1%的患者出现致命的TEAE(均被认为与培美加替尼治疗无关),10.2%的患者因TEAE而停药。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培米替尼在晚期/转移性胆管癌合并FGFR2融合或重排的患者中继续显示出持久的反应、延长的OS和可管理的安全性。这些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对胆管癌患者进行分子检测的必要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数据非常积极,反应率保持稳定,反应持续时间约为9个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总生存期达到了17.5个月。毫无疑问,对于FGFR2融合患者,如果需要系统治疗,培米替尼是二线治疗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培米替尼/培美替尼(PEMIGATINIB)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的研究数据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米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p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