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自然病程短,传统化疗缓解率低。近年来,随着硼替佐米等新药的应用,MM患者的总体反应率得以提高,生存时间延长。而且不管是初治还是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被推荐为一线治疗选择。
本研究分析了117例采用国产硼替佐米(昕泰-)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本中心既往研究采用进口硼替佐米治疗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国产硼替佐米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特征方面,本研究发现,纳入的117例MM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38~82岁),且男性患者占比略高;IgG型最常见,其次为IgA型和轻链型,IgD型和非分泌型少见。这与本中心既往报告数据相似,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略偏小。
在疗效方面,本研究80例NDMM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略优于本中心既往的文献报道,可能与本研究中相当比例的MM患者同时应用来那度胺有关。但是,本研究中RRMM患者的ORR仅为32.4%,虽然与其他文献报道数据相似,但是低于本中心既往文献数据(ORR=71.4%)。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中大部分RRMM患者既往曾应用硼替佐米治疗,而既往文献中大部分患者未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此外,有研究建议RRMM患者仍需进一步细化分层;治疗上推荐避开已经暴露或者耐药的药物,应选择新的治疗策略,方案中应选择该患者未接受过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物。总之,对于RRMM患者,今后还需探索更多新药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方面,本研究117例MM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临床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应暂停治疗,且动态监测血常规,及时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后续治疗中应适当下调化疗药物剂量。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胃肠道反应,也均以1~2级为主。与既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在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时,将硼替佐米由静脉推注改为皮下注射,结果显著降低了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说明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且目前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由于硼替佐米对患者淋巴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导致带状疱疹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本研究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中进行常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有效降低了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同时全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说明国产硼替佐米(昕泰)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总之,本研究发现,新诊断MM患者应用以国产硼替佐米(昕泰)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新诊断MM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硼替佐米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pt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