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研究使得特泊替尼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针对性MET抑制剂。近期,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公布了该研究更新后的随访结果,同时公布了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可能对疗效的影响。
3%~4%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这一突变往往不与其他突变共存,且多数在老年患者及吸烟患者中出现,部分患者携带有PD-L1高表达。约40%的患者可出现脑转移。但是,在特异性靶向药物出现之前,这部分患者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以及非特异性的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等。特泊替尼是一款针对MET突变的特异性TKI类药物,且具有一定的血脑屏障通过能力(脑积液血浆浓度比为25%),在一项单臂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携带这一突变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特泊替尼治疗的ORR为46.5%,并成功在日本等多个国家获批应用,且获得指南推荐。
VISION研究是一项II期、单臂、多队列开放标签临床研究,其中队列A和队列C纳入MET第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患者。队列A作为首要分析集,队列C作为验证集,而两者之间的数据合并提供安全性分析数据。该研究纳入年龄≥18周岁、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基于外周学或组织确认携带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携带EGFR、ALK融合突变的患者,或既往接受超过两线治疗的患者不允许入组,但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允许入组。符合入组标准患者接受特泊替尼500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患者撤销知情同意等。本研究主要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次要研究终点为DOR、PFS、OS及安全性。前9个月每6周进行一次疗效评估,随后每12周进行一次疗效评估。
至2020年7月,队列A共纳入1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4个月,18.4%的患者在数据分析时仍然接受治疗,中位年龄73.1岁,分别有52%、52%的患者为男性及吸烟患者。队列A和队列C共纳入255例患者组成安全性分析人群。数据分析时,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全组患者ORR为44.7%,中位DOR为11. 1个月,中位PFS为8.9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3.3%,中位DOR为12.5个月,基于组织及外周血检测入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ORR及PFS相似;50%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情况下,中位OS为17.6个月。基于年龄分析发现。<75岁和>75岁的患者,ORR分别为48.8%和39.7%。>80岁的患者,ORR和DCR分别为35.1%和67.6%。中位DOR和PFS分别为10.1个月和8.6个月。
治疗线数并未对患者疗效造成显著影响。初治和经治患者的ORR分别为44.9%和44.6%,中位DOR分别为10.8个月和11.1个月,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和10.9个月;既往治疗药物同样未对患者疗效造成显著影响。既往经过铂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位DOR为12.4个月,中位PFS为11.0个月,而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位DOR为9.5个月,中位PFS为10.9个月。23例患者基线时有脑转移,其中17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放疗,这部分患者ORR为47.8%,中位DOR和中位PFS均为9.5个月。152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新发脑病灶,其中,有4例患者基线存在脑转移。
安全性:全因任何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治疗相关任何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86.3%,其中,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4.3%,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2.2%。外周水肿是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其中3度及以上外周水肿发生率7.5%。分别有27.8%和35.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减量或治疗中断,另有10.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永久性终止。特泊替尼在不同亚组(不同年龄、既往治疗、脑转移)的患者中,均展示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及可管理的安全性。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特泊替尼(TEPOTINIB)作为单一疗法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特泊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t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