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风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风湿病的靶向药物发展如火如荼。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为了更好的规范风湿病诊疗以及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就截止目前为止取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的风湿病靶向药物进行逐一介绍,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诊疗参考。
赛妥珠单抗是一种重组的Fab片段,与40kD的聚乙二醇结合的人源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鉴于这种结构,赛妥珠单抗不具备完全单克隆抗体才有的Fc介导的激活补体依赖性或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赛妥珠单抗可与血清和组织中的TNF-α结合,导致其失活和降解。赛妥珠单抗与MTX合用,用于治疗对DMARDs(包括MTX)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RA成年患者。赛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在首次、第2周、第4周为400mg,以后每2周1次200mg皮下注射。
TNF-α不仅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正常免疫平衡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以上药物使用时仍需考虑一些安全因素。不同种类的TNF-α抑制剂,其注射部位反应、输液反应以及免疫原性和结局不同,潜在感染和肿瘤发病的增加,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脱髓鞘疾病、骨髓抑制,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都被认为是目标相关性不良事件。
英夫利昔单抗会引起输液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通常是短暂性的。皮下注射部位出现局部注射反应是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和赛妥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很少导致治疗中断。
TNF-α抑制剂会诱导相应抗体产生,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大约有3%产生药物相关抗体,应用剂量3mg/kg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21%产生了抗体,应用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和赛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大约有4%-12%产生相应抗体,这些药物与MTX联合治疗时,产生抗体的比率降至1%。TNF-α抑制剂可使感染和严重感染的风险提高,但其他因素如病情严重性、应用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及合并症的存在也有关。机会感染,特别是播散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使用TNF-α抑制剂有关,治疗前需进行潜伏结核的筛查可显著降低用药后结核的发生率。TNF-α抑制剂在理论上会影响宿主对恶性肿瘤的防御,但迄今为止,在临床试验和长期临床应用中,恶性肿瘤整体发生率与正常人群相似。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赛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tz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