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指出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涵盖骨量和骨质量两大要素。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据统计,仅在美国就有1000万人患病,其中最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前期表现,同时可增加未来的骨折风险。骨密度(BMD)测试结果称“T值”。
在成年人中,BMD是骨折风险的替代指标,反映了青春期峰值骨量和成年后平衡重建骨骼的维持量之和。成人有数百万个基本的骨重建单位,每年有10%的骨骼在这些单位重建,首先是通过诱导吸收,然后是逆转阶段,最后是新骨骼的形成。而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丢失主要是由组织水平的骨重塑增加和有利于加速再吸收和/或损伤形成的重塑失衡所致。
罗莫单抗(Romosozumab)是一种重组抗硬化蛋白抗体,于2019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批准。与骨吸收抑制药物相比,合成代谢疗法可以通过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信号通路增加皮质和小梁表面的新骨形成,从而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合成代谢疗法基本上依赖于分子靶向的两个关键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可调节骨骼和骨髓中多种细胞的功能。
这类药物以确切的疗效和相对良好的安全性提高了人们对这类药物作为晚期骨质疏松患者(BMD-T值<-2.5并骨折)一线治疗的期望。罗莫珠单抗(每月210mg,疗程12个月)在美国、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获准用于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定义为多发性脊柱骨折,BMD T值<-2.5)。在两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罗莫珠单抗的合成代谢特性,即脊柱BMD增加10–15%,髋部BMD增加5–8%,并且合成代谢作用降低了椎体骨折的风险。
在绝经后妇女的初始FRAME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每月注射罗莫珠单抗长达1年可将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73%。非椎骨的次要终点和临床骨折风险也降低了。接受罗莫珠单抗和安慰剂治疗后,使用骨吸收抑制药物地诺单抗治疗12个月,以维持骨合成代谢的增加。从治疗开始的24个月,与安慰剂和地诺单抗比较,罗莫珠单抗和地诺单抗治疗使椎骨骨折的风险降低75%,不良事件少见,包括通常与其他骨质疏松疗法相关的不良事件如非典型股骨骨折。
在一项FRAME试验的扩展研究中,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罗莫珠单抗治疗,随后又进行了24个月的骨吸收抑制药物地诺单抗治疗,结果表明罗莫单抗的相对骨折风险显著降低,脊柱和髋骨骨密度的增加,并且疗程可随试验开始维持36个月。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进行的其他试验表明,与特立帕肽相比,罗莫珠单抗使脊椎骨密度增加更高,并使髋关节力量提高。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与先前FRAME的扩展研究一样,由于研究终点结局对BMD和骨强度的局限性,在证明罗莫珠单抗在临床相关结局(如骨折风险和骨折发生率)的疗效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ARCH临床试验比较了罗莫珠单抗治疗1年后与骨吸收抑制药物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该试验证明了罗莫珠单抗的优势,椎体骨折、临床骨折、非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的风险分别降低了48%、27%、19%和38%。虽然非典型股骨骨折和颌骨骨坏死的病例在两组之间并不常见,但频繁观察到使用罗莫珠单抗后严重心血管事件。一项规模较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罗莫珠单抗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这项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罗莫珠单抗增加了脊柱和髋部BMD,但也出现了罕见不良事件,即严重心血管事件,尽管发生率相对较少,但这两个试验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导致FDA发出警告,绝经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应慎用罗莫珠单抗。
虽然临床上已经确定了罗莫单抗的合成代谢潜力,但动物和人类研究的证据表明,抗硬化蛋白药物治疗的初始合成代谢作用可能很短暂。研究发现硬化蛋白抗体治疗具有急性信号反应,即成骨标志物表达短暂增加。罗莫珠单抗的临床注册试验也表明,经治疗后,骨形成标记物P1NP可短暂性增加。2019年对FRAME试验中的一组患者进行的组织形态计量学和断层扫描分析显示,治疗后2个月,骨形成出现短暂性的增加,持续骨吸收抑制仅维持12个月。这些变化可能反映了一段时期皮质表面的骨模型化,而这与骨吸收增加或联合重塑无关。然而,WNT拮抗剂(如DKK1164或硬化蛋白本身)的细胞产量也可能随之减少,从而影响吸收,最终限制抗硬化剂策略的临床实用性。这一现象强调了进一步阐明骨生态位中关键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机制的必要性,以便为评估新的治疗方法的成功提供背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罗莫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