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根据疾病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侵袭性和惰性。常见的iNHL亚型包括边缘区淋巴瘤(MZL)、滤泡性淋巴瘤(F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初诊B细胞iNHL(B-iNHL)的标准治疗通常为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但对于R/R B-iNHL患者,标准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在R/R iNHL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活性。既往研究显示PI3K抑制剂需要持续使用(≥6个月)才可使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但PI3K抑制剂的不良事件(AE),尤其是免疫介导的AE的高发生率使得多数患者无法耐受,导致其长期持续应用受限。厄布利塞不同于其他单纯的PI3K抑制剂,它是PI3Kδ/酪蛋白激酶-1ε的双重抑制剂,对PI3Kδ的选择性更高。I期剂量递增研究结果显示,厄布利塞在多种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活性,且明确了推荐的II期研究剂量为800mg 口服,每天1次。
该研究是一项多个队列、开放标签的IIb期临床研究,共纳入208例R/R B-iNHL(主要为MZL、FL、SLL)患者,包括原发难治和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厄布利塞 800mg 口服,每天1次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RR),定义为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百分比。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至缓解时间(TTR)及安全性等。
该研究共纳入208例R/R B-iNHL患者并进行治疗(MZL[N=69]、FL[N=117]、SLL[N=22])。这些意向治疗(ITT)人群数据处理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13日。总体而言,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29-88岁);男性患者占56.7%,白人患者占81.7%。另外,有51.0%的患者疾病分期为IV期;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中位线数为2(范围:1-10线),其中46.2%的患者既往接受了≥3线的治疗。其中28.4%的患者在最近一次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中无效;绝大部分患者既往接受过基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化疗,另外还有部分患者既往接受过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的治疗。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7.7个月时,整体ITT人群中的ORR为47.1%;整体患者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为2.7-4.6个月。而MZL、FL、SLL亚组患者的ORR分别为49.3%(95% CI:37.0-61.6)、45.3%(95% CI:36.1-54.8)和50.0%(95% CI:28.2-71.8);三组患者的中位DOR分别为未达到、11.1个月和18.3个月,中位TTR分别为2.8个月、4.6个月和2.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10.6个月和20.9个月,2年时的PFS率分别为50.5%、18.1%和31.3%。
收集到的安全数据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4个月(范围:14.6-30.8个月)。出现了至少一种>3级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的患者占53.4%;患者最常见的≥3级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1.5%)和腹泻(10.1%)。其中因TEAE导致厄布利塞剂量降低的发生率为11.5%,因TEAE导致停用厄布利塞的患者占15.4%。患者与厄布利塞治疗相关的严重TEAE的发生率为17.3%;常见的为腹泻(3.4%)、急性肾损伤(1.4%)、贫血(1.4%)、脱水(1.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肺炎(1.4%)、败血症(1.4%)和尿路感染(1.4%);厄布利塞相关的TEAE导致剂量减少的患者占9.6%。
厄布利塞在既往经过多线治疗的R/R B-iNHL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免疫介导的AE发生率和因AE导致的停药率与第一代PI3K抑制剂相比均较低。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厄布利塞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