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对献血者进行常规HBsAg筛查和禁止商业血源减少了输血相关肝炎的发生率,但并未完全消除。在20世纪70年代,输入经HBsAg筛查后的志愿者血液仍有约10%的可能感染肝炎(高达0.9%/输血单位),其中90%~95%的病例已根据血清学检查排除甲型和乙型肝炎,因此被归类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对于需要输注浓缩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浓缩物)的患者,其感染风险更高,可高达20%~30%。在20世纪80年代,将有艾滋病高危因素的献血志愿者排除在外,并对供血者进行抗-HIV筛查,进一步将输血相关肝炎的发生率降至5%以下。
丙型肝炎除了经输血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经皮途径传播,如注射毒品。此外,HCV还可以通过职业接触血液传播,血液透析机构的感染可能性增加。加强对供血者的筛查后输血相关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但丙型肝炎的总体发病率仍保持不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丙型肝炎的总体发病率下降了80%,此期注射吸毒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丙型肝炎感染率相当,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但在一些国家(如埃及)HCV感染率极高,在某些城市HCV感染人数甚至超过总人口的20%(在1960年以前出生的人群高达50%)。丙型肝炎占慢性肝患者数的40%,是肝移植最常见的指征,据估计在美国每年有8000~10000人死于 HCV感染。 世界各地HCV基因型的分布各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基因型1最常见。
作为一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CV可能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这两种传播方式都不足以导致丙型肝炎。尽管有报道称10%~1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有高危性行为,但多数研究未能证实HCV通过性传播。除1945—1965年出生的人外,表99-4列出了HCV感染的其他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