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哚妥林(PKC412)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激活性突变KIT基因,能够抑制FLT3受体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对于存在ITD和TKD突变型FLT3受体的白血病细胞,或存在过表达野生型FLT3和PDGF受体的白血病细胞,米哚妥林(Rydapt/midostaurin)还能起到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米哚妥林(Rydapt/midostaurin)也能够抑制KIT信号通路、抑制组胺释放,诱导肥大细胞凋亡。
美国FDA批准米哚妥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FLT3突变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成人患者以及成人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伴有血液肿瘤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AHN)和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患者。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717例新诊断的FLT3突变的AML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米哚妥林(每次50mg,第8~21天每天两次)+柔红霉素(每次60mg/m2,第1~3天每天一次)/阿糖孢苷(每次200mg/m2,第1~7天每天一次)或安慰剂+柔红霉素/阿糖孢苷治疗,持续2个周期(28天为一周期),同时使用高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3g/m2,第1、3和5天,每12小时一次),最多4个周期;之后继续使用米哚妥林或安慰剂治疗(最多12个周期)。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47岁;44%为男性;88%的患者ECOG评分为0-1;除了安慰剂组的女性比例(59%)高于米哚妥林组(52%)外,这两组治疗组在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方面基本平衡。
本次试验主要疗效指标为总生存期(OS)。
由于生存曲线在达到中位数之前就已经趋于平稳,因此中位OS无法得到可靠的估计。
对EFS(无事件生存期)进行分析,EFS(event free survival)是指从入组开始到发生任何事件的时间,包括死亡、疾病进展、改换化疗方案、改为化疗、加用其他治疗、发生致死性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等种种事件。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米哚妥林+化疗VS安慰剂+化疗)的中位EFS为8.2个月VS 3个月。
米哚妥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83%)、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83%)、口腔炎(66%)、呕吐(61%)、头痛(46%)、出血点(36%)、肌肉骨骼痛(33%)、鼻出血(28%)、设备相关感染(24%)、上呼吸道感染(20%)、高血糖(20%)……
米哚妥林组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84%)、设备相关感染(16%)、口腔炎(11%)、高血糖(7%)、恶心(6%)、肌肉骨骼痛(5%)、肾功能不全(5%)、上呼吸道感染(4%)。
发生在<10%接受米哚妥林治疗的病人中的其他值得注意的不良反应有:
感染:蜂窝织炎(7%)、真菌感染(7%);
代谢和营养障碍:高尿酸血症(8%);
神经系统疾病:震颤(4%);
眼部疾病:眼睑水肿(3%);
心脏疾病:高血压(8%),心包积液(4%);
呼吸,胸和纵隔疾病:胸腔积液(6%);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皮肤干燥(7%);
其他:体重增加(7%)、血栓形成(5%)、高钙血症(3%)。
米哚妥林组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数据有:低钙血症(74%)、丙氨酸转氨酶增加(71%)、高钠血症(21%)。
米哚妥林组最常见的3~4级实验室异常数据有:丙氨酸转氨酶增加(20%)、低钙血症(7%)、高钠血症(1%)。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米哚妥林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md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