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IMiDs),化学性质比沙利度胺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临床应用更安全,几乎无神经毒性和致畸性,且口服给药,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目前来那度胺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MDS等血液肿瘤领域,临床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在实体肿瘤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使患者在含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中实现更优的长期生存获益。
在一项随机、多中心、非盲、3队列试验中评价来那度胺联合低剂量的地塞米松(Rd)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共入组1623名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在研究的第一组中,Rd持续给药,直到疾病进展[Rd持续组];在第二组中,患者最多接受18个周期(28天为一个周期)的Rd[Rd18组];在第三组中,患者接受美法仑、泼尼松和沙利度胺(MPT)治疗最多12个周期(42天为一个周期)。
Rd连续组和Rd18组的患者在每个周期的第1~21天每天接受来那度胺25 mg,在每个周期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和第22天每天接受一次地塞米松,每次40mg(对于75岁以上的患者,在每个周期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和第22天,每日口服20mg地塞米松)。所有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为阿司匹林。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的基线特征在3个组之间保持平衡。在总研究人群中,3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岁,其中35%的患者年龄>75岁;59%的患者处于ISS I/II期,41%的患者处于ISSⅢ期;9%的患者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CLcr]<30mL/min),23%的患者有中度肾功能损害(CLcr>30~50ml/min,44%的患者有轻度肾功能损害(CLcr>50~80ml/min);ECOG评分为0(29%)或1(49%)或2(21%)或3(0.4%)。
本次试验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OS)。
试验结果表明,三组患者(Rd连续组VS Rd18组VS MPT组)的中位PFS为25.5个月VS 20.7个月VS 21.2个月,中位OS为58.9个月VS 56.7个月VS 48.5个月,ORR为75.1%VS 73.4%VS 62.3%,CR为15.1%VS 14.2%VS 9.3%,很好的部分反应(VGPR)为28.4%VS 28.5%VS 18.8%。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来那度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