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一直备受关注。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精进使得新药层出。来那度胺与泊马度胺一样,都可以用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且都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调节剂,既然适应症与药物类型都一样,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就是,它们均为度胺类药物。来那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是第三代免疫调节剂。近期科学家们发现,抗癌的机理主要依靠降解与疾病相关的特定蛋白,这就是度胺类药物(包括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有了这些度胺类药物的出现,在以后新一代蛋白降解药物的开发中,势必会带来不少的经验。
蛋白降解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来诱导特定蛋白的降解。E3泛素连接酶能够为需要降解的蛋白加上泛素标签,让它们被运送到蛋白酶体进行降解。人体中有超过600种E3泛素连接酶,而度胺类药物能够与其中最大的E3泛素连接酶家族Cullin–RING连接酶复合体中的CRBN蛋白结合,改变了CRBN蛋白与底物的结合特征,从而让新的底物蛋白被这一连接酶打上泛素标签,导致它们被降解。不同类型的度胺类药物自2005年以来,已经获得FDA批准,作为单药或者与其他疗法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某些淋巴瘤患者。
来那度胺: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等多重作用,与地塞米松合用,用于治疗曾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成年患者。
泊马度胺:具有独特的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增生,抗血管生成等作用,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以前曾接受过两种药物治疗(包括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且在最后一次治疗完成60天内或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患者。
在药物的服用方面来看。来那度胺推荐的剂量为治疗周期为28天,在第1—21天,每天口服25mg来那度胺。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8、15和22天口服40mg地塞米松。
泊马度胺推荐的剂量为治疗周期为28天,在第1—21天,每天口服4mg泊马度胺。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8、15和30天口服40mg地塞米松。
综上所述,就药物服药时间来看大致相同,唯一区别比较大的就是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的用量问题,来那度胺用量多,而泊马度胺用量少。有资料显示出,泊马度胺可以服用更小的剂量,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和更少的副作用。
在临床试验(治疗效果)来看。来那度胺:在一项招募了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来看,将他们分到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组或安慰剂组。
结果显示出,来那度胺组 VS 安慰剂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3.9个月 VS 4.7个月,来那度胺组显著延长了9个月;另外在客观缓解率方面对比为61% VS 19%,来那度胺组显著提高了3倍。
泊马度胺:在一项试验中招募了患有复发进展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先前至少接受了两种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并且在最后一次治疗方案的60天内出现疾病进展。这些患者都接受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只是一组为低剂量地塞米松,一组为高剂量。
结果显示出,在低剂量组效果更好,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对比为3.6个月 VS 1.8个月;在中位总生存期(mOS)方面,两组对比为12.4个月 VS 8个月;在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两组对比为23.5% VS 3.9%。
文章说到这里,想必在大家脑海里已经可以简单区分来那度胺与泊马度胺的区别了。没错,在适应症相同的情况下,服用来那度胺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再次服用泊马度胺,也就是说,泊马度胺是来那度胺的加强版。
当然,来那度胺与泊马度胺同样都是用来针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两者之间不存在谁好谁坏。即便是治疗适应症相同,患者也不可擅自决定用药或擅自换药,因为就您的病情来讲,应该由专业的医师团队在商讨后,向您提出最适合的药物。所以,即便我们已经明确作出了两个药物的区别,但是,切记不可自行用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泊马度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p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