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30%-40%的肺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变,女性不吸烟的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达到50%以上,还有ALK和ROS-1融合基因,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对于庞大的肺癌人群来讲仍是福音。检测到“驱动基因”敏感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针对性的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是一次重要飞跃,有望将可怕的肺癌变成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病。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等,临床研究显示,中位PFS(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年,远远超过传统化疗5-6个月的PFS。于慧医生介绍,不同于化疗药物的是,靶向药物能辨识“敌”“我”,准确地瞄准癌细胞,专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不仅避免了传统化疗、放疗等手段对患者的“地毯式轰炸”,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双重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脑部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最常见部位之一,也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转移部位,EGFR-TKI还能透过血脑屏障,显著降低和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进展风险。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