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英文名:Ibrutinib)是一种用于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BTK) 功能的靶向治疗用药。伊布替尼(Ibrutinib)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主要治疗药物。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伊布替尼(Ibrutinib)都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RESONATE-2研究是比较伊布替尼(Ibrutinib)与苯丁酸氮芥疗效的一项III期研究,此次CSH会议上由美国MD Anderson的Jan A. Burger教授公布了其长期随访结果,其III期结果也将在2018ASH进行口头报告。研究共纳入269例CLL/SLL患者,随访55个月,中位随访48个月,伊布替尼(Ibrutinib)和苯丁酸氮芥组的PFS率分别为74%和16%,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86%,有del(11q)和无del(11q)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97%和81%,有IGHV和无IGHV突变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84%和91%;两组48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6%和76%;伊布替尼(Ibrutinib)组ORR 92%。
与苯丁酸氮芥组ORR和PFS的差异十分显着,这充分体现了伊布替尼(Ibrutinib)治疗CLL/SLL的有效性,按照临床研究常规,基本可以终止研究。更重要的是,伊布替尼(Ibrutinib)和苯丁酸氮芥完全不是一个体系的药物,前者为靶向药物,后者为化疗药物。使用苯丁酸氮芥时需要每周观察骨髓受抑情况,按需对药物进行剂量调节,而伊布替尼(Ibrutinib)因为安全性更好,副作用很小,只需在治疗前1个月密切观察,之后只需1个月或2周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即可。
RESONATE-2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伊布替尼(Ibrutinib)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及高疗效。该研究已随访近5年,研究中有这么多患者仍处于无进展状态,OS仍未达到,因此可能仍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随访才能获得OS数据。目前而言,即便只是现有的5年结果(48个月的PFS率74%),但这些结果也能充分显示伊布替尼(Ibrutinib)一线治疗CLL/SLL的良好疗效,其疗效显着性已是不言自明。无可厚非地,伊布替尼Ibrutinib)成为当代治疗CLL/SLL最主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