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IMiDs),化学性质比沙利度胺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临床应用更安全,几乎无神经毒性和致畸性,且口服给药,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目前来那度胺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MDS等血液肿瘤领域,临床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在实体肿瘤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使患者在含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中实现更优的长期生存获益。
来那度胺的一个潜在副作用是由过敏机制引起的皮疹,其严重程度、表现形式和发生时间各不相同。典型的皮肤皮疹是轻微的,可通过中断、启动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治疗来减轻。但是,更严重的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无法消退,会剥夺一些患者的治疗选择。来那度胺药物反应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包括IgE介导的反应;免疫和非免疫相关机制;甚至与特定的HLA蛋白,如HLA-DRB*1501或HLA-DQB1*0602相关。由此推测来那度胺相关皮疹可能与免疫调节剂增加IL-2分泌和下调PD-1和PD-L1有关。根据临床研究报道,现有快速与慢速两种脱敏方案以使患者对来那度胺脱敏。
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或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SIT是在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舌下含服或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得以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现象。常应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脱敏治疗的禁忌症包括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如SJS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S)或DRESS(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系统症状);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引起的器官受累等。
1、
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方案
将来那度胺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并稀释至0.025、0.25和2.50mg /ml的浓度,然后以15至20分钟的间隔口服,累计剂量25.25mg以达到15mg的维持剂量,整个脱敏过程4.5h.
Phillips等利用上述快速脱敏程序使一名48岁κ轻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该患者最初于2003年被诊断为II期乳腺癌,经乳房肿瘤切除术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包含阿霉素、环磷酰胺及紫杉醇等在内的化疗、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等。两年后,她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由于之前化疗和类固醇方面的治疗体会,该名患者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化疗方案,因此仅使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由于严重的皮疹,荨麻疹和瘙痒,因此必须停用沙利度胺。作者推测可能是沙利度胺引起的I型(IgE介导的)超敏反应。之后将沙利度胺剂量降至50mg,但患者仍然出现以上副作用,需要永久停药。随后患者接受了硼替佐米的治疗,由于神经病变又不得不停药。最后服用来那度胺25mg标准剂量进行治疗,出现与沙利度胺类似的皮肤反应。该患者于2006年8月进行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治疗。在脱敏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均正常,可以耐受逐渐升高的剂量,且没有出现皮肤不良反应。随后开始使用来那度胺每日15 mg的剂量,连续给药并持续耐受,没有出现超敏反应的复发。同时患者疗效评估为PR,乳腺癌也没有复发的迹象。这是第一例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的病例,对于不能耐受来那度胺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2、
来那度胺缓慢脱敏方案
1、根据最终的目标剂量,这种疗法可以改变。例如,将10 mg与20 mg交替使用几次,然后加入25 mg/d,可达到25 mg的目标剂量。
2、慢速来那度胺脱敏可能不适合的骨髓瘤,因为需要快速控制疾病,快速来那度胺脱敏可能更合适。
Patrick Yau等对5名多发性骨髓瘤门诊患者实施缓慢的来那度胺脱敏方案,其中4名能够成功脱敏,同时证明了在联合治疗控制多发性骨髓瘤时使用慢速来那度胺脱敏的安全性。脱敏反应是可变的。脱敏时间从49天到97天不等。三名患者能够耐受脱敏治疗方案而没有任何治疗中断。两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过敏或皮肤反应,通过中断、启动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治疗来减轻。1例不能完成慢速来那度胺脱敏方案的患者在停药后完全恢复。另一名在脱敏过程中出现反应的患者能够耐受较低的剂量。
其他来那度胺慢速脱敏病例报道如下:
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方案适合于住院患者,慢速脱敏方案在门诊即可实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已利用快速或慢速脱敏疗法使多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淀粉样变性等患者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实现患者从含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中持续获益。如患者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来那度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来那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IMiDs),化学性质比沙利度胺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临床应用更安全,几乎无神经毒性和致畸性,且口服给药,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目前来那度胺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MDS等血液肿瘤领域,临床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在实体肿瘤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使患者在含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中实现更优的长期生存获益。
来那度胺的一个潜在副作用是由过敏机制引起的皮疹,其严重程度、表现形式和发生时间各不相同。典型的皮肤皮疹是轻微的,可通过中断、启动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治疗来减轻。但是,更严重的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无法消退,会剥夺一些患者的治疗选择。来那度胺药物反应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包括IgE介导的反应;免疫和非免疫相关机制;甚至与特定的HLA蛋白,如HLA-DRB*1501或HLA-DQB1*0602相关。由此推测来那度胺相关皮疹可能与免疫调节剂增加IL-2分泌和下调PD-1和PD-L1有关。根据临床研究报道,现有快速与慢速两种脱敏方案以使患者对来那度胺脱敏。
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或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SIT是在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舌下含服或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得以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现象。常应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脱敏治疗的禁忌症包括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如SJS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S)或DRESS(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系统症状);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引起的器官受累等。
1、
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方案
将来那度胺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并稀释至0.025、0.25和2.50mg /ml的浓度,然后以15至20分钟的间隔口服,累计剂量25.25mg以达到15mg的维持剂量,整个脱敏过程4.5h.
Phillips等利用上述快速脱敏程序使一名48岁κ轻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该患者最初于2003年被诊断为II期乳腺癌,经乳房肿瘤切除术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包含阿霉素、环磷酰胺及紫杉醇等在内的化疗、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等。两年后,她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由于之前化疗和类固醇方面的治疗体会,该名患者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化疗方案,因此仅使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由于严重的皮疹,荨麻疹和瘙痒,因此必须停用沙利度胺。作者推测可能是沙利度胺引起的I型(IgE介导的)超敏反应。之后将沙利度胺剂量降至50mg,但患者仍然出现以上副作用,需要永久停药。随后患者接受了硼替佐米的治疗,由于神经病变又不得不停药。最后服用来那度胺25mg标准剂量进行治疗,出现与沙利度胺类似的皮肤反应。该患者于2006年8月进行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治疗。在脱敏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均正常,可以耐受逐渐升高的剂量,且没有出现皮肤不良反应。随后开始使用来那度胺每日15 mg的剂量,连续给药并持续耐受,没有出现超敏反应的复发。同时患者疗效评估为PR,乳腺癌也没有复发的迹象。这是第一例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的病例,对于不能耐受来那度胺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2、
来那度胺缓慢脱敏方案
1、根据最终的目标剂量,这种疗法可以改变。例如,将10 mg与20 mg交替使用几次,然后加入25 mg/d,可达到25 mg的目标剂量。
2、慢速来那度胺脱敏可能不适合的骨髓瘤,因为需要快速控制疾病,快速来那度胺脱敏可能更合适。
Patrick Yau等对5名多发性骨髓瘤门诊患者实施缓慢的来那度胺脱敏方案,其中4名能够成功脱敏,同时证明了在联合治疗控制多发性骨髓瘤时使用慢速来那度胺脱敏的安全性。脱敏反应是可变的。脱敏时间从49天到97天不等。三名患者能够耐受脱敏治疗方案而没有任何治疗中断。两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过敏或皮肤反应,通过中断、启动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治疗来减轻。1例不能完成慢速来那度胺脱敏方案的患者在停药后完全恢复。另一名在脱敏过程中出现反应的患者能够耐受较低的剂量。
其他来那度胺慢速脱敏病例报道如下:
来那度胺快速脱敏方案适合于住院患者,慢速脱敏方案在门诊即可实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已利用快速或慢速脱敏疗法使多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淀粉样变性等患者对来那度胺成功脱敏,实现患者从含来那度胺的治疗方案中持续获益。如患者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来那度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