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卫计委领导用人均1.5个支架来作为支架没有滥放的重要理由听起来感觉有些怪怪的,毕竟每一位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植入几个支架这都是由病情决定的,是个体化的结果,而不是说没有超过平均数的支架植入就是合理的了。举个不合适的例子,比如官方调查宣布北京居民平均收入是一万元每月,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拖大家后腿的。对于不该放支架的患者,一个支架都是滥放;对于其他病情需要的患者,也许3个支架也不算多。
就个人有限的行医体验来看,临床上遇到某些支架的植入的确是不合适的,甚至是滥放的。支架滥放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无需争辩,也无需否认。比如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本来三支血管都有问题,都需要处理,应该直接选择外科搭桥,但有些基层医院医生就把三支血管里狭窄相对轻,容易放支架的血管给处理了,放1-2个支架,然后告诉患者,你去找心外科做搭桥手术去吧。。。。这样的1个支架的处理,让人无语,这样的一个支架,的确是低于平均数的1.5,背后是患者无端的被冒险,无端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另一方面,从我们的人口基数来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大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很多患者需要植入支架而因为当地医生技术/设备缺乏而无法完成。大批的县医院嗷嗷待辅,中国的支架植入还远远不够,未来支架植入术一定会越来越多。
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请老百姓放心,中国绝大多数的医生的支架手术是合理的,是值得/可以信赖的。所以有些专家提出的支架植入存在滥放现象并不是否认支架手术的优越性,也不是让老百姓对放支架心存恐惧,而是希望更科学更合理的使用推广这种技术,在节约全社会资源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各方利益合理化/最大化。
评估支架是否存在滥放,建立一种医生同行互评体系似乎更加科学。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同行专家库,定期(三个月/半年/1年)通过匿名同行专家交叉评审的方式,对被抽查医院或者医生的既往或者运行病历随机抽选,评估被选中病例支架手术植入是否合理,然后做出相应的结论,对不合理的手术术者做出惩戒,这样似乎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