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又翻译为乐伐替尼(Lenvatinib),研发代号E7080,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VEGFR 1-3)、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FGFR 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RET和KIT的口服多靶点抑制剂。2018年3月,仑伐替尼在日本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2018年9月,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
肝癌全球数据
REFLECT试验共纳入954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uHCC患者(≥1个可测量靶病灶,巴塞罗那分期B或C,Child-Pugh A,ECOG PS≤1),随机分入仑伐替尼组(478例,体重≥60 kg:12 mg qd;体重<60 kg:8 mg qd)或索拉非尼组(476例,400 mg bid)。
在OS方面,仑伐替尼非劣效于索拉非尼,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12.3个月,而亚组分析表明在亚太人群中一线仑伐替尼治疗OS获益优于索拉非尼治疗。作为uHCC的一线治疗方案,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的PFS、TTP和ORR在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有显著差异,仑伐替尼组中位PFS是索拉非尼组的两倍(7.4个月vs.3.7个月,p<0.00001),ORR接近索拉非尼的三倍(24.1%vs.9.2%,p<0.00001),中位TTP(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是索拉非尼的两倍多(8.9个月vs.3.7个月,p<0.00001)。
安全性方面,二组发生治疗相关副反应(TEAEs)的患者数目相似,多数仑伐替尼TEAEs是高血压(42%)、腹泻(39%)、食欲减退(34%)、体重下降(31%)和疲劳(30%),同以往报道的仑伐替尼副反应事件相似。
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5.7和3.7个月,二组分别有13%和9%患者因治疗副反应而停止治疗,分别有33%和39%的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
肝癌中国数据
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CTH)人群中,共288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144名受试者)或索拉非尼(144名受试者)治疗。在中国大陆人群中,共213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112名受试者)或索拉非尼(101名受试者)治疗。
CTH人群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分别为15.0和10.2个月(HR=0.73,95%CI 0.55-0.96)。在CTH人群中,与索拉非尼组相比,仑伐替尼组能显著延长OS(P=0.02620)。中国大陆人群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7和10.5个月(HR=0.82,95%CI 0.59-1.14)。
根据mRECIST评价的独立影像学评估,与CTH人群中的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PFS(中位数为8.4 vs 3.6个月,HR=0.47,95%CI为0.35-0.64,P<0.00001),中国大陆人群(中位数为9.2 vs 3.6个月,HR=0.52,95%CI 0.37-0.73,P=0.00012)。
与CTH人群中的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TTP(中位数为9.2 vs3.6个月,HR=0.45,95%CI 0.33-0.62,P<0.00001)和中国大陆人群(中位数为9.2vs 3.7个月,HR=0.51,95%CI 0.35-0.73,P=0.00016)。
在CTH人群中,仑伐替尼的ORR(CR+PR)明显高于索拉非尼组(43.8%vs 13.2%,P<0.00001,包括7名仑伐替尼受试者[4.9%]达到CR和2名索拉非尼受试者[1.4%]达到CR);和中国大陆人群(44.6%vs15.8%,P=0.00001,包括7名仑伐替尼受试者[6.3%]达到CR和2名索拉非尼受试者[2.0%]达到CR)。
安全性方面,仑伐替尼组与索拉非尼组均与此前的报道结果一致,应用仑伐替尼安全可控,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均较好。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