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作为我国男性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因我国前列腺癌健康普查程度较发达国家相对逊色,国内超过半数前列腺癌患者初诊已发生转移,故而转移性前列腺癌在我国占比较高,疾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治疗现状亟待改善。
mHSPC是前列腺癌全程化管理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前列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疗效甚佳的一个阶段。如若实现早诊早治,患者在mHSPC阶段便可有良好获益,较大程度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和治疗难度。回顾既往前列腺癌治疗历史,单独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mHSPC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已难以满足当前临床需求。随着mHSPC系统治疗的不断升级,内分泌联合疗法逐渐“萌芽”,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ADT基础上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达罗他胺作为新型内分泌药物的一颗新星,在强效降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同时还兼具可靠的安全性,在mHSPC的联合治疗中大放异彩。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相较于纳入分析中的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达罗他胺联合方案治疗mHSPC,患者总生存(OS)获益最佳。此外,近期基于ARASENS研究的出色成果,达罗他胺获批国内mHSPC新适应症,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现有国内mHSPC治疗格局。
具体而言,据ARASENS研究结果,达罗他胺二联疗法贯穿mHSPC治疗全程(占总用药疗程≥91.5%),且截至数据公布,仍有46%的患者继续使用二联方案。达罗他胺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达32%,延长mHSPC患者中位OS,以保证患者长期获益。安全性上,在超过3.5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达罗他胺联合治疗组相较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AE)发生率无增加,可实现长期安心使用的目标。
此外,无论患者肿瘤高/低负荷、疾病高/低风险,达罗他胺均可以延长患者OS超过40个月,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大于30%,显著降低患者进展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大于60%。同时,在达罗他胺最新药品说明书中提及,在开始达罗他胺治疗后,即使第1周期的多西他赛治疗出现延迟或终止,也不影响患者耐受情况下达罗他胺的持续用药。
截至受采访当日,我对一例使用达罗他胺治疗的mHSPC患者印象深刻,现简要分享。本例患者经影像学、病理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合并多发淋巴结、骨转移(cT4N1M1b),Gleason评分为5+4=9分,初始TPSA值为6.29ng/ml,后予以患者达罗他胺联合治疗,2周期后,患者肿瘤、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TPSA值和睾酮值迅速、深度下降;继续治疗至第5周期复查时,患者TPSA值继续明显下降至0.14 ng/ml,降幅超90%,骨转移灶消失。
达罗他胺助力提升前列腺癌全程化管理水平;2023年3月15日,基于ARASENS研究的出色成果,达罗他胺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国内新适应症获批。近期,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3 ASCO)上,ARASENS研究首携最新中国人群亚组数据再登国际舞台。ARASEN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数据显示,与入组总人群相比,中国亚组患者具有更重的疾病负担和更差的疾病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达罗他胺组死亡风险降低36%(HR 0.64,95%CI:0.41~0.99);中国亚组人群进展至去势抵抗和至PSA进展风险分别降低68%(HR 0.32,95%CI:0.20~0.50)和78%(HR 0.22,95%CI:0.13~0.37),而全球总体人群数据分别为32%、64%和74%;中国亚组人群PSA90比例高达88%,高于总人群PSA90的85%。ARASENS中国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入组的中国人群疾病负荷较重,但达罗他胺仍表现优异,达罗他胺可为中国mHSPC患者带来更优的临床获益,优于全球总体人群。随着ARASEN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数据公布,达罗他胺在中国mHSPC的应用再添新证,达罗他胺已是前列腺癌全程化管理中的有力武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达罗他胺/达洛鲁胺(DAROLUTAMIDE)是什么药?主要治疗哪些病症?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达罗他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d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