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终点是第16周时经研究者评估的临床获益率(CBR),定义为KIT ex11阳性队列中根据改良RECIST第1.1版确定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KIT ex11阴性队列和总入组人群中第16周时经研究者评估的CBR和客观缓解率(ORR),并评估ctDNA中的KIT突变。
普纳替尼(Pona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Ponatinib)在体外抑制ABL和T315I突变体ABL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有IC50浓度分别为0.4和2.0 nM。Ponatinib抑制另外的激酶在体外的活性有IC50浓度0.1和20 nM间,包括VEGFR,PDGFR,FGFR,EPH受体和激酶的SRC家族,和KIT,RET,TIE2,和FLT3的成员。Ponatinib在体外抑制表达天然或突变体BCR-ABL,包括T315I细胞的生存能力。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有超过85%的GIST患者存在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突变,5%的患者存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变。目前获批的用于治疗KIT突变型GIST的TKI药物,通常最初可有效治疗不可切除的GIST,但随之而来的是继发性突变和疾病进展,且每增加1线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通常会缩短,这成为GIST治疗的主要挑战。
本项II期、单臂、开放性、多中心研究根据是否存在KIT ex11原发性突变,将既往TKI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和/或不可切除GIST患者入组2个队列。患者最初接受普纳替尼为45 mg,每日一次。对合格性进行了修订,仅纳入当时接受所有3种获批TKI(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治疗GIST的患者;未接受至少3次既往治疗的入组患者,如果在普纳替尼治疗期间未达到至少持续≥16周的SD,则停止治疗。此外,临床暂停后,该研究对入组患者降低剂量以降低动脉闭塞事件(AOE)的风险。
普纳替尼在晚期GIST患者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KIT外显子11(KIT ex11)突变的患者中疗效显着。为进一步评估晚期GIST患者接受普纳替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开展本次II期临床研究。同时进行ctDNA分析,探讨肿瘤突变状态与普纳替尼活性之间的关系。
普纳替尼在晚期GIST中表现出活性,尤其是在KIT ex11阳性疾病中。ctDNA分析证实,先前接受TKI治疗的晚期GIST存在异质性耐药突变,其检测到的原发突变与肿瘤活检中检测到的原发突变一致,可进一步用于指导基于耐药突变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