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米替尼(Pemigatinib,商品名Pemazyre,代号INCB-054828或IBI375,也称达伯坦/LuciPem)是一种ATP竞争性的强选择性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该药物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特别是针对FGFR2基因融合或突变的患者,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培米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FGFR通路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FGFR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当FGFR发生基因融合或突变时,会导致其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培米替尼能够选择性地与FGFR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占所有肺癌病例的绝大多数。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发现携带有FGFR基因融合或突变。这类患者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响应不佳,预后较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培米替尼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培米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针对FGFR2基因融合或突变的患者。一项临床试验(FIGHT-202)评估了培米替尼在治疗这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是一项非盲、单臂、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46例至少一次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晚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被分为三组:FGFR2融合或重排组(A组)、其他FGF/FGFR基因改变组(B组)和无FGF/FGFR基因改变组(C组)。
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包括3例完全缓解(CR)和35例部分缓解(PR)。而B组和C组均未实现客观缓解。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时,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高于B组和C组的2.1个月和1.7个月。此外,A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9.1个月,初步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21.1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培米替尼在治疗FGFR2融合或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脱发、眼睛干燥、腹泻、口干、指甲与床分离或指甲形成不良、食欲下降、呕吐、感觉疲倦、关节痛、味觉变化、胃区(腹部)疼痛、恶心、血液中低磷酸盐、便秘、背痛、口腔溃疡和皮肤干燥等。
在临床试验中,大多数副作用为轻至中度,且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来缓解。然而,对于部分严重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出血和感染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此外,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培米替尼,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也需谨慎使用。
培米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突变的患者,培米替尼能够显著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未来,随着个体化治疗和治疗策略的不断完善,培米替尼有望为更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同时,探索培米替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方案,以及开发新的给药方式和剂型,也将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米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p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