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放军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牵头开展的首例评估舒尼替尼一线治疗中国转移性肾癌患者(mRCC)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IV期前瞻性研究在线发表在《Future Oncology》杂志上[1],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不负众望”——舒尼替尼一线治疗中国mRCC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该研究于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间从中国11家中心入组了105例年龄≥18岁的不可切除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每日接受一线舒尼替尼50 mg(4/2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在出现明显毒性的情况下,舒尼替尼的剂量可中断或减少为37.5或25mg。
105例患者最后都中止了治疗,其中66例由于疾病进展或复发(63%),8例由于治疗相关毒副反应(8%)(表1)。平均完成8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224天。主要研究终点中位PFS 14.2个月,中位OS为30.7个月,1年生存率为72.0%。
在103例患者中,ORR为31.1%,其中1例(<1%)CR,31例(30.1%)PR;47例(45.6%)病情稳定,18例(17.5%)疾病进展。临床获益率60.2%。
跟以往舒尼替尼III期研究结果所报告的PFS(11.9个月)和OS(28.6个月)相比[2,3],该研究在疗效方面有所改善,这可能跟临床舒尼替尼用药经验的提升有关,包括剂量的优化以及用药周期的延长(7.4个月vs 6个月)。另外,东西方人群的差异也有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安全性方面,共有103例患者(98.1%)报告AE,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1或2级)。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手足综合征(HFS)(63.8%),白细胞减少(52.4%)、乏力(51.4%)和血小板减少(51.4%),与舒尼替尼在西方人群中报道的结果相似[2,4]。没有出现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以及3级以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降低的病例。
8例患者由于治疗相关的AE而停用舒尼替尼,包括HFS、食欲下降、疲乏、蛋白尿、口腔炎、白细胞减少(各1例)和2例SAE:4级气胸和2级血肌酐升高,所有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能缓解。
以前的回顾性分析表明,靶向治疗引起的一些不良事件,例如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FS、疲劳可能与其疗效相关。这例IV期研究同样也分析了与舒尼替尼疗效有关的一些生物标志物。
研究发现,治疗期间发生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与1级或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相比,ORR更高(37.7 vs 17.6%; p = 0.0440),PFS(95.1周vs 22.3周HR:0.364; p = 0.0001)和OS更长(HR:0.364; p = 0.0002)。同样地,发生2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结果类似。
此外,发生HFS的患者ORR、PFS(p = 0.0184;82.1 vs 22.3周)和OS(p = 0.0070;中位数NR vs 56.0周)似乎都优于无HFS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疲乏或高血压的患者ORR更高,PFS和OS更长,尽管这些差异都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多变量分析显示,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2级以上血小板减少是改善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前者也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HFS可作为PFS和OS的预测指标,疲乏是PFS的预测指标,而高血压没有显示可作为独立的疗效预测因子。
进一步时间相关协变量分析显示,6周和12周舒尼替尼治疗后大部分AE结果都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表明这些副反应在治疗早期都没有疗效预测价值。唯一结果有差异是,6周时2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OS更长(HR:0.541; p = 0.0333)。
与以往的一些III期研究结果相似,该IV研究表明,舒尼替尼50 m/天(4/2方案)一线治疗中国转移性肾癌患者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且安全性可耐受。此外,一些治疗相关的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HFS、疲乏可作为舒尼替尼的疗效预测因子。当然,这项研究的样本数还比较少,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舒尼替尼 https://suninat.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