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洛妥珠单抗(Polivy/Polatuzumab),作为一款创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它通过靶向B细胞表面的CD79b抗原,精准递送细胞毒性药物,实现了高效且相对安全的肿瘤杀伤。
药物结构与作用机制
泊洛妥珠单抗由三部分组成:靶向CD79b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IgG1)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抗有丝分裂剂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以及连接两者的马来酰亚胺基己酰基-缬氨酸-瓜氨酸-对氨基苄氧基羰基(mc-vc-PAB)接头。CD79b是B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是B细胞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洛妥珠单抗通过单克隆抗体与CD79b结合,将药物内化至肿瘤细胞内,经溶酶体蛋白酶切割接头释放MMAE,后者抑制微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试验与疗效
泊洛妥珠单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在一项全球性Ib/II期临床研究GO29365中,泊洛妥珠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PB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方案)相比,PBR方案组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至40%(n=16/40,95%CI:25-57),而BR方案组仅为18%(n=7/40,95%CI:7-33)。此外,PBR方案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4个月,较BR组的4.7个月延长了一倍以上。
在另一项关键性III期研究POLARIX中,泊洛妥珠单抗联合R-CHP方案(将R-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替换为泊洛妥珠单抗)治疗初治DLBCL患者,中位随访28.2个月时,Pola-R-CHP组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6.7%,显著优于R-CHOP组的70.2%,患者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27%。这一结果标志着泊洛妥珠单抗在DLBCL一线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
安全性与副作用
泊洛妥珠单抗的安全性评估显示,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病变、疲劳、腹泻、发热、食欲下降和肺炎等。其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且可能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就出现,是一种累积效应。因此,监测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神经痛等,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临床试验中,泊洛妥珠单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的骨髓抑制和严重感染等风险。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剂量或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
用药指导与注意事项
泊洛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为每21天静脉注射1.8mg/kg,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合用6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第一天,按任意顺序使用泊洛妥珠单抗、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首次输注时应超过90分钟,若前一次输注耐受良好,则可将随后的泊洛妥珠单抗剂量作为30分钟输注给药。在输注过程中及输注结束后至少30分钟应对患者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输液相关反应。
此外,泊洛妥珠单抗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应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内使用,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测。在使用泊洛妥珠单抗期间,应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泊洛妥珠单抗作为一款创新的抗体偶联药物,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DLBCL的治疗开启了新纪元。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泊洛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