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菲妥单抗为2+1型非对称双特异抗体,其中有两个Fab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另外一个Fab与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结合。为了增强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其中一个结合CD20的Fab通过linker与结合CD3的Fab首尾相连。
为了在生成中提高抗体的正确配对,抗体的Fc端采用了Knob-In-Hole的结构,并且加入一对二硫键增加抗体的稳定性,为了防止抗体轻链的错配(CD20Fab的轻链与CD3Fab的轻链错误配对),可以结合CD3的Fab采用了罗氏经典的CrossMab结构—Fab轻链的恒定区CL和重链的恒定区CH1互换。
在去年的ASCO会议上,罗氏也披露了glofitamab单药在R/R DLBCL治疗中的二期临床结果。格菲妥单抗的用药策略,每21天为一周期,Day1利用obinutuzumab(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降低肿瘤的负荷,Day8给药2.5mg,Day15给药10mg,后续每个周期的Day1进行全剂量给药30mg,D20单抗前处理以及剂量递升是为了防止CRS的发生。
Ⅱ期临床入组病人情况如下:154位病人的平均接受了2线治疗,其中59.7%的病人接受大于等于3线治疗,所有病人在接受glofitamab治疗前都接受过CD20靶向治疗,并且有51%的病人接受过CAR-T治疗。
格菲妥单抗治疗后并平均随访12.6个月后,155位病人的完全缓解率CR为39.4%,客观缓解率ORR为51.6%。截止日期前,格菲妥单抗治疗的中位PFS为4.9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其中一年的OS为49.8%。
安全性方面,格菲妥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CRS(63%),其中多数为1-2级,并且CRS多数出现在第一个疗程的首次给药,随着给药的次数的增多,CRS发生概率逐渐降低。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格菲妥单抗治疗后,肿瘤中的T细胞与肿瘤形成稳定的免疫突触并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同时促进炎症因子IFNγ的释放,而IFNγ的增加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释放CXCL10趋化因子,并最终招募外周血中的CXCR3+T细胞。
格菲妥单抗双特异抗体结构的选择
目前双特异抗体的结构多种多样,其中1+1非对称的双特异抗体是比较常见的形式,Roche在构建抗体结构时也考虑了1+1非对称的结构,但是在药效上,2+1形式的抗体在体外有更强的杀伤效果,而且该2+1形式的抗体中,CD3结合位点位于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抗体与CD3的结合,从而防止T细胞的过度激活。
格菲妥单抗抗体的Fc同时进行了PGLALA的突变(P329G L234A L235A),该突变是为了消除抗体的Fc与Fcγ和C1q的结合,从而消除抗体的ADCC和CDC效应。同时该抗体保留了Fc与FcRn的结合,因此该抗体有较长的半衰期(在NSG的鼠体内的半衰期大约为10天)
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宣布其CD3/CD20双抗glofitamab(商品名:Columvi)获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由滤泡性淋巴瘤引起的大B细胞淋巴瘤(LBCL)成人患者。该临床的获批基于名为NP30179的I/II期结果,临床结果表明,43.0%(57/132)的患者实现CR,56.0%(74/132)的患者实现客观缓解(OR,包括CR和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5年(18.4个月)。
格菲妥单抗介导T细胞与肿瘤形成稳定的免疫突触
双特异抗体格菲妥单抗通过介导T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而且肿瘤的杀伤效果与免疫突触的稳定性相关,免疫突触越稳定(T细胞相对移动的速度越慢,T细胞与肿瘤接触的时间越长,表面免疫突触越稳定),对肿瘤的杀伤效果越好。而且免疫突触的稳定性与剂量相关,剂量越高,免疫突触越稳定。在低剂量下,破坏免疫突触的稳定性可以减弱抗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缓解率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格菲妥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