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伐替尼/乐卫玛(Lenvatinib),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肾细胞癌(RCC)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乐伐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抑制多种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KIT和RET等。通过阻断这些受体的信号传导,乐伐替尼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乐伐替尼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通常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尤其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展现出更佳的疗效。
临床试验数据
CLEAR试验:这是一项针对初治晚期透明细胞RCC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舒尼替尼相比,乐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患者在疾病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数据如下:
中位PFS:乐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为23.9个月,而舒尼替尼组为9.2个月。
中位OS:乐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为53.7个月,舒尼替尼组为54.3个月(尽管OS在数值上相近,但联合治疗组达到了统计学上的非劣效性,且长期生存趋势更优)。
客观缓解率(ORR):联合治疗组为71.3%,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的36.7%。
围手术期治疗研究: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上公布的一项2期研究结果显示,乐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围手术期治疗,在局部晚期、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透明细胞RCC患者中展现出良好抗肿瘤活性,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联合疗法能有效缩小肿瘤,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手术,同时整体副作用可控。
副作用
高血压:乐伐替尼可抑制VEGFR等受体,从而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
蛋白尿:药物可能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在尿中排出增多。
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掌、足底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或红斑、肿胀、水疱等。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甲状腺功能异常:乐伐替尼可能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注意事项
1.定期进行血压、尿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2.如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3.避免与其他可能导致相同副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
乐伐替尼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乐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