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拉替尼(Lorlatinib,商品名Lorbrena、Lorviqua),作为全球首个第三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在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这一创新药物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带来了希望。
洛拉替尼由辉瑞公司研发,并于2022年4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此前,该药物已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美国和欧盟的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一种其他ALK抑制剂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2021年3月,洛拉替尼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大,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
洛拉替尼的疗效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3期CROWN研究。这是一项头对头研究,在296例先前没有接受过治疗的晚期ALK+NSCL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洛拉替尼和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克唑替尼相比,洛拉替尼治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72%。洛拉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而克唑替尼组为9.3个月。洛拉替尼组的3年PFS率高达63.5%,而克唑替尼组仅为18.9%。此外,洛拉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显著高于克唑替尼组,分别为77.2%和58.5%。
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洛拉替尼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在CROWN研究中,对于基线伴脑转移的患者,洛拉替尼组的3年PFS率达50.3%,颅内ORR达83.3%,颅内完全缓解(CR)率高达72.2%。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洛拉替尼在控制脑转移方面的优势。
洛拉替尼的安全性也值得肯定。在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组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仅为7%,低于克唑替尼组的9.9%。与洛拉替尼不良反应相关的指南已经发布,可以帮助医生处理与洛拉替尼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高脂血症和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影响。
除了CROWN研究外,其他研究也验证了洛拉替尼在ALK阳性NSCLC治疗中的疗效。例如,在塞瑞替尼的ASCEND-4研究、阿来替尼的ALEX研究和布格替尼的ALTA-1L研究中,洛拉替尼的PFS风险比(HR)均低于其他ALK抑制剂,显示出其优越的疗效。
洛拉替尼之所以能在ALK阳性NSCLC治疗中取得如此显著的疗效,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洛拉替尼能够抑制驱动对当前药物耐药性的最常见肿瘤突变,并解决ALK阳性NSCLC疾病进展的最常见部位——脑转移问题。此外,洛拉替尼还具有广谱性,能够覆盖多种ALK融合基因突变亚型,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机会。
然而,尽管洛拉替尼在疗效上表现出色,但其在一线治疗中的最优总生存期(OS)证据尚不充分。一些专家指出,由于ALK阳性NSCLC患者通常会接受多种治疗方案,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一线使用洛拉替尼的治疗效果一定优于其在后线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