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是全球首个上市治疗IPF的药物,最初由美国Marnac公司开发,吡非尼酮是一种多效性的吡啶化合物,最初是作为抗蠕虫药和解热剂开发。吡非尼酮首次于1999年被Raghu G等人证实具对IPF患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吡非尼酮批准用于IPF的治疗主要是基于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CAPACITY004试验和ASCEND试验。一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吡非尼酮对轻、中度IPF的治疗疗效。结果显示,治疗72周后吡非尼酮2403 mg/天组FVC(用力肺活量)%下降值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01),1197mg/d组的结果处于2403mg/d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结果表明,吡非尼酮可减缓FVC的下降,减少6MWT距离下降,提高无进展生存期,减少IPF进展风险,降低死亡率。
试验是基于美国FDA要求所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吡非尼酮对轻-中度IPF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较安慰剂组而言,吡非尼酮治疗组中IPF患者的FVC下降率≥10%的发生率减少了47.9%(p<0.001),吡非尼酮治疗可使IPF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不减少(p=0.04),且还延长了其无进展生存期(p<0.001)。基于上述研究,美国FDA于2014年10月批准了吡非尼酮治疗IPF.
随后,多项相关研究报道了吡非尼酮可改善IPF患者肺功能、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吡非尼酮治疗IPF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可将其抗纤维化机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抗纤维化: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少TGF-β1的合成,减少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合成,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2.抗炎:吡非尼酮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b(IL-1b)和其他炎症因子的合成、释放及受体传递,从而减轻炎症。
3.抗氧化:吡非尼酮还是一种强有力的羟自由基的清除剂,通过清除活性氧(ROS)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和减少组织正常结构的破坏,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艾思瑞/吡非尼酮(PIRFENIDONE)具有UIP特征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吗?有哪些疗效?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吡非尼酮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