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戈替尼是针对Janus激酶(JAK)的选择性和可逆的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抑制剂。JAK是一种细胞内酶,可将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传递至细胞膜,并影响造血,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免疫细胞功能的细胞过程。在信号传导途径中,JAK磷酸化并激活调节细胞内活性(包括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s)Filgothinib通过抑制STAT磷酸化和激活来调节信号通路。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348例先前没有接受过生物制剂(biologic-naive,生物制剂初治)或先前接受过生物制剂(biologic-experienced,生物制剂经治)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UC成人患者中开展。
非戈替尼200mg剂量达到了研究的全部主要终点,包括:第10周达到临床缓解并且第58周维持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此外,非戈替尼200mg剂量组在第58周获得内镜、组织学、6个月无皮质类固醇缓解的患者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目前正在通过2 b/3期、双盲、安慰剂(PBO)对照研究(SELECTION研究)及其延长期研究,评估非戈替尼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
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按照2:2:1分组,分别每天口服一次非戈替尼100 mg、非戈替尼200 mg或安慰剂,进行持续11周的诱导治疗(队列1:诱导期)。在第11周,非戈替尼诱导治疗获得临床应答的患者,按2:1重新随机分组,接受非戈替尼或安慰剂维持治疗47周(队列2:维持期)。在维持治疗第10周无应答和病情恶化的患者,可以进入延长期(LTE)接受开放标签非戈替尼的治疗。完成维持期治疗的患者,可以继续在延长期(LTE)保持盲法给药。
队列1、2和进入延长期(LTE)的所有患者,组成队列3。对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对队列1、队列2、队列3的患者,按治疗组计算了每100患者年(PYs)的暴露调整发生率(EAIRs)和暴露调整事件发生率(EAERs)。在诱导治疗期(队列1),1069名患者接受了非戈替尼治疗,279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非戈替尼治疗组中,严重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是阑尾炎。在所有接受非戈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带状疱疹(HZ)的发生率均较低,且只是皮肤感染,只有1例程度严重。在65岁以上和先前生物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率在数值上更高,但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非戈替尼(JYSELECA/FILGOTINIB)的疗效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