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基因是c-间充质-上皮细胞转换因子基因,这个基因的突变会促进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癌细胞的转移。目前,较常见的MET基因突变包含MET基因扩增和MET基因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针对这两种MET基因突变,使用靶向药物克唑替尼非常见效。最新版的NCCN指南推荐将克唑替尼作为MET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如果患者一线使用的是化疗,那么后续治疗也可以考虑使用克唑替尼。
如果MET基因上发生其他的突变呢?当MET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时,这种融合突变该用什么药物治疗?克唑替尼是否还会起效呢?癌度分享下文的治疗案例,看看能获得什么启示。
一名67岁的女性因为持续3个月的间歇性左侧胸痛而就医,期间还出现了轻度咳痰的症状。患者无吸烟史,有兄弟死于胃癌,其他家人没有患癌史。
胸部CT扫描显示患者肺左下叶有个肿块,双侧纵膈和肺门淋巴结有肿大的情况,同时还伴随有肺气肿、双侧肺部炎症。
2020年4月,通过CT引导下的肺部病灶穿刺活检,患者的肺部肿块确诊为低分化肺腺癌,临床分期属于IIIA期。医生推荐化疗或联合放化疗方案,患者和家属希望避免化疗。为了确定是否有靶向治疗的机会,患者的肿瘤样本被送检进行基因检测(据文献描述,一次性测了825个癌症相关基因)。
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肿瘤组织里有多个体细胞基因突变,但根据NCCN指南的推荐,这些基因突变都没有靶向治疗机会。此外MSI微卫星属于稳定型,肿瘤突变负荷TMB偏低。这些结果表明患者不能从靶向和免疫治疗获益。
不过,研究者从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里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基因变异,一种新的PRKAR1A和MET基因的融合突变,突变的丰度为8.2%。通过对样本进行RNA测序验证,确定是这两个基因发生了融合突变。此外免疫组化分析也证实MET蛋白属于高表达状态。这些证据表明,PRKAR1A:MET基因融合这种新的基因突变,可能驱动了肿瘤发生,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尝试用克唑替尼对患者进行治疗。
上文的案例中,患者检测了825个癌症相关基因,但却没有从中发现常见的基因突变。后来研究者发现了检测中新的MET融合基因突变,让患者终于从靶向药物中获益。这种新的,从未出现过的基因突变,如果基因检测公司的数据分析和解读不专业,很有可能会漏掉,甚至直接判断为测序误差被忽略,那么患者就失去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机会。所以选择专业的机构进行基因检测,对于后期的治疗尤为重要。
另外,文中患者因不良反应选择了停药,这是很有风险的。后期如果出现进展,有可能靶向药物再也无法发挥作用,无药可用的局面与承受不良反应,孰轻孰重,相信很多患者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确实有无法承受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适度降低剂量等方式来克服,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或放弃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克唑替尼 https://cct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