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癌症,致死率高。约有一半的患者会恶化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发生肝脏、肺脏的转移,导致预后不良。以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结合靶向治疗可将OS提高到2年以上,为mCRC提供了治疗思路。结直肠癌治疗中,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否有优劣之分?
2004年,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被FDA和EMA批准用于EGFR阳性mCRC的治疗,患者不需要进行(K)RAS突变筛查。帕尼单抗(Panitumumab)于2006年被FDA批准用于相同患者群体的治疗。2007年,EMA修订帕尼单抗仅限在KRAS exon2 WT mCRC的人群中使用,并于2008年对西妥昔单抗的使用进行了相同的修订。2009年,FDA也将anti-EGFR药物的使用限制在KRAS exon 2 WT化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超48万名mCRC患者接受了基于西妥昔单抗的治疗,超24万名mCRC患者接受了基于帕尼单抗的治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两款单抗都是靶向EGFR的抗体药,但二者在生物学、分子结构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西妥昔为可以介导ADCC的IgG1亚型,帕尼单抗为只有阻断活性的IgG2亚型。
二者结合区虽然均位于EGFR胞外domain III,但帕尼单抗亲和力要比西妥昔单抗高一个数量级,在阻断EGFR与高亲和力配体和低亲和力配体的结合及以及抑制下游信号通路传导的效果上,二者差异比较微弱(225为西妥昔,ABC-EGF为帕尼单抗)。
在抑制由配体刺激的细胞增殖方面,二者也没有很显著的差异(SW948:EGF依赖性细胞生长)。在A431和MDA-MB-468两种可以内源分泌TGFα的细胞系中,帕尼单抗可以看到比西妥昔单抗抑制增长作用略强。
获批适应症上,二者均只适用于EGFR阳性、KRAS/NRAS/BRAF野生型基因型无法切除的mCRC患者群体。西妥昔单抗的给药方案为首次给药400mg/m2,后续250mg/m2,QW(250mg/m2≈6~8mg/kg)。帕尼单抗6mg/kg,Q2W或9mg/kg,Q3W。
ASPECCT的III期和WJOG6510G的随机II期试验表明,与西妥昔单抗相比,帕尼单抗在化疗难治性KRAS exon 2 WT mCRC患者的总生存率方面具有非劣效性。
两项试验最终有374名患者纳入疗效分析(帕尼单抗,n=185;西妥昔单抗,n=189)。帕尼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8个月(95%CI,10.8-14.4),而西妥昔单抗组为10.1个月(95%CI,8.9-11.7),帕尼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7个月(95%CI,4.1-5.0),而西妥昔单抗组为4.1个月(95%CI,3.1-4.7)。
安全性方面,皮肤毒性和低镁血症是EGFR抗体常见的副作用。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二者均有广泛的皮肤毒性,89.7%VS 87.8%。帕尼单抗的≥3级的皮肤毒性和低镁血症均高于西妥昔单抗。可能和帕尼单抗的高亲和力相关。
从临床结果来看,帕尼单抗在药效上略显优势。但与西妥昔单抗相比,帕尼单抗降低给药频率却并未降低毒副作用。另有一项临床实验,比较在mCRC治疗过程中,帕尼单抗对贝伐单抗和化疗的积极作用,帕尼单抗因严重的AE而被退出实验,实验过程中皮肤相关毒性发生率为95%,对照组<30%;其中3级皮肤毒性相关AE为35%~40%,对照组≤1%。帕尼单抗组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的频率更高:包括腹泻、脱水、低镁血症、感染和肺栓塞。其副作用是限制药效的重要因素。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尼单抗(VECTIBIX)功效与不良反应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