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格雷为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高浓度时可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和聚集。本药原用作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效果,但近年应用低剂量时发现其有降低血小板作用。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伴有血栓和出血的发生风险增高,多数患者偶然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被确诊。根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不同具体分两种类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巨核细胞细胞周期后期(有丝分裂后)分化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不影响DNA、RNA的合成及巨核细胞增殖分裂,因而无潜在致癌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由于骨髓巨核细胞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本身的形态以及功能等不发生改变;另一种是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一些骨髓增殖性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的情况下,巨核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发生异常,导致血小板增多,常伴有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因此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和出血。
疗效和安全性
在一项对54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且血小板计数高于900×109/升的病人进行的非对照性研究发现,本品平均治疗65周后,70%以上的病人血小板计数降至治疗前的50%或低于600×109/升,且疗效持续4年。
对1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那格雷进行研究,所有的患者使用羟基脲治疗,其中一些使用α-干扰素(单独或联用羟基脲)、白消安或马法兰治疗。使用阿那格雷前血小板为(970~3600)×109/升(平均为2000×109/升),7例患者有出、凝血并发症。
治疗后所有的患者血小板数下降至小于600×109/升(中位数为343×109/升),出、凝血症状消失。阿那格雷的中位剂量为每日1.9毫克。结果表明,阿那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显著。对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传统治疗不能控制血小板增多时,阿那格雷是一种有益的辅助用药。
对942例血小板增多患者使用阿那格雷进行治疗,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13例,平均用药剂量为每日2.4毫克,总有效率达74%,其中完全缓解66%,部分缓解8%,完全缓解的时间在17~25天之间。
对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阿那格雷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中41例患者有血栓史或有出血并发症,16例未经任何治疗,15例使用羟基脲治疗,另17例使用多种药物治疗。
在阿那格雷治疗前患者血小板数为(850~3100)×109/升,经治疗完全缓解87%,部分缓解或无效13%,约1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大多数患者已治疗7年(平均用药剂量为每日2.5毫克)。结果表明,阿那格雷在降低血小板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确切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血小板增多症有不同的类型,各自的情况也有差别,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那格雷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