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维替尼/艾伏尼布(TIBSOVO/IVOSIDENIB)Tibsovo是一种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抑制剂,用于治疗具有IDH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下列患者:
新诊断的年龄≥75岁或因合并症不能使用强化诱导化疗的成人患者。
复发性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
适用于IDH1突变型胆管癌成年患者。
研究者在mIDH1实体瘤患者中进行了ivosidenib的多中心、开放标签、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Ivosidenib每日口服给药,28天为1周期。主要终点为口服艾伏尼布单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艾伏尼布的最大耐受剂量或II期推荐剂量。
次要终点为一周期剂量递增中的剂量限制性毒性,艾伏尼布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以及初步临床反应(使用RANO LGG标准评估)。
结果显示,在66例晚期胶质瘤患者中,ivosidenib耐受性良好,未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每天一次500 mg的剂量作为扩展队列。≥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7%;3%(n=2)的不良事件与治疗相关。
在非增强型胶质瘤患者(n=35)中,客观缓解率为2.9%,1例部分缓解。
35例非增强型胶质瘤患者中有30例(85.7%)获得疾病稳定,而31例增强型胶质瘤患者中有14例(45.2%)获得疾病稳定。
ivosidenib在非增强型胶质瘤组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远远高于增强型胶质瘤,分别为13.6个月和1.4个月。
一项探索性分析显示,ivosidenib显著缩小了非增强型胶质瘤的体积」,降低了非增强型胶质瘤的生长速率。
因此,在mIDH1晚期胶质瘤患者中,每日一次500 mg的ivosidenib不仅延长了患者「疾病控制时间」,降低了非增强型胶质瘤的「生长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胶质瘤是我国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种,预后相对来说较差且治疗手段有限。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靶向药物研究越来越多,我们期待新的治疗模式能够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该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尽管交叉率很高,但Tibsovo耐受性良好,与安慰剂相比具有良好的OS益处。这些数据,再加上支持性的生活质量数据和可耐受的安全性,证明了Tibsovo对伴有IDH1突变的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益处。接受依维替尼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分化综合征,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呼吸困难、缺氧、肺部浸润、胸腔或心包积液、体重快速增加或外周水肿、低血压以及肝、肾或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怀疑为分化综合征,则开始皮质类固醇治疗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直至症状消退。
接受依维替尼治疗的患者的分化综合征症状包括非感染性白细胞增多、外周水肿、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低血压、缺氧、肺水肿、肺炎、心包积液、皮疹、液体超负荷、肿瘤溶解综合征和肌酐升高。
在经历分化综合征治疗的7例新诊断AML患者中,6例(86%)患者痊愈。在经历分化综合征治疗的3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AML患者中,27例(79%)患者在依维替尼治疗或中断给药后康复。分化综合征最早出现在依维替尼治疗开始后第1天和最长3个月,已观察到伴有或不伴有白细胞增多。
如果怀疑存在分化综合征,则每12小时开始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10 mg静脉注射(或等效剂量的替代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直至好转。如果观察到伴随的非感染性白细胞增多,按照临床指示开始羟基脲或白血病治疗。症状消退后逐渐停用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和羟基脲(hydroxyurea),并至少使用皮质类固醇3天。
分化综合征可能会因提前停用皮质类固醇和/或羟基脲治疗而复发。如果开始使用皮质类固醇后,严重体征和/或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则中断依维替尼治疗,直至体征和症状不再严重。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艾伏尼布/依维替尼(IVOSIDENIB/TIBSOVO)能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