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鲁替尼是一种口服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每日一次),是美国首个获批用于既往全身治疗失败的慢性GVHD成人患者的治疗药物。一项开放性、多中心、Ⅰ/Ⅱ期iMAGINE研究纳入了59例既往未经治疗或复发或难治性、中度或重度慢性GVHD患者(中位年龄,13岁;71%为男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平行进行。在A部分剂量探索和安全性研究期间,研究者在起始剂量为120 mg/m2的1-12岁儿童中评估依鲁替尼的药代动力学。若14天后未发生治疗相关的3级或以上毒性,研究者将剂量递增至240 mg/m2——相当于420 mg成人起始剂量。
A部分的研究终点是确定推荐的儿童等效剂量。一旦确定,年龄为1~12岁的患者可以在B部分以推荐的儿科等效剂量入组。B部分包括接受每日一次依鲁替尼420 mg给药的≥12岁患者。治疗直至不再需要、开始新的全身性慢性GVHD治疗、慢性GVHD进展、基础疾病复发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47例预治疗患者接受了中位2-12线既往治疗,12例患者未接受既往治疗。近2/3(64%)的患者伴有基础恶性疾病和移植指征。主要终点为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2014 NIH标准定义的总缓解率、OS和患者报告的结局。患者接受依鲁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240 mg/m2依鲁替尼的血浆浓度曲线与接受每日420 mg依鲁替尼治疗的慢性GVHD成人患者相当。ORR为78%,83%的初治患者和77%的复发或难治性慢性GVHD患者获得缓解。初治患者与复发或难治性慢性GHVD患者之间至少有1年缓解持续时间的患者百分比相当(60%vs.58%)。中位至缓解时间为4周,中位至最佳缓解时间为6周。研究人员在70%的初治患者和58%的复发或难治性疾病患者中观察到持续治疗反应≥20周。此外,44%的≥12岁的患者在两次或两次以上连续随访时Lee症状量表评分改善。
三分之二(64%)的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24%的患者发生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事件。在≥10%的患者中发生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17%的口腔炎,高于在成人中所观察到的。
使用基于Venetoclax的方案后大多数患者检测不到微小残留疾病(MRD),这与使用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如依鲁替尼)持续治疗后的结果不同,虽然BTK抑制剂具有持久作用效果,但仍有高比例患者可以检测到MRD.基因异常如del(17p)或TP53突变是预测CLL/SLL患者化学免疫治疗结局较差的风险因素。然而,未经治疗的TP53突变的患者对靶向治疗的反应的持久性尚不清楚。
在TP53突变的CLL患者,依鲁替尼的反应持久性高于化学免疫疗法。连续使用依鲁替尼治疗的TP53突变患者的2年PFS是85%,而在一项多中心试验中,Venetoclax和obinutuzumab治疗的患者中2年PFS为74%。这一发现表明,深层缓解不是持久反应的先决条件,这一现象在复发或难治性疾病中同样可见。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伊布替尼/依鲁替尼(IBRUTINIB)对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依鲁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