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8月12日数据截止时,接受普纳替尼治疗的患者(n=154)在诱导结束时达到MRD阴性CR,即血液学CR至少持续4周且MR4 MRD阴性(BCR::ABL1≤0.01%)的比例为34.4%,而伊马替尼治疗组为16.7%(n=78;相对风险[RR],2.06;95%CI,1.19~3.56;P=0.0021)。此外,无论CR评估结果如何,诱导结束时MR4 MRD阴性率分别为41.6%vs 20.5%(RR,1.94;95%CI,1.19~3.17;P=0.0017)。普纳替尼治疗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18~24个月),伊马替尼治疗组为18个月(14~24个月)。
普纳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组的患者都继续接受了后续抗癌治疗(35%vs 57%)。后续抗癌疗法包括第一代BCR::ABL1 TKIs(10%vs 9%)、第二代或第三代BCR::ABL1 TKIs和/或免疫疗法(19%vs 37%)以及基于普纳替尼的疗法(8%vs 16%)。
在PhALLCON中,EFS被定义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诱导结束时未达到CR或CR后复发。与伊马替尼治疗组相比,普纳替尼治疗组发生了34例EFS事件,伊马替尼治疗组发生了24例EFS事件;中位EFS分别为NE(95%CI,NE~NE)和29.0个月(95%CI,22.9~NE)(HR,0.65;95%CI,0.39~1.10)。
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普纳替尼和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情况相似。在普纳替尼治疗组(n=163)和伊马替尼治疗组(n=81)中,治疗突发不良反应(TEAEs)的报告率均为99%。其中包括严重TEAEs(60%vs 56%)、3/4级TEAEs(90%vs 93%)、5级TEAEs(5%vs 5%)、治疗突发动脉闭塞事件(2%vs 1%)和治疗突发静脉血栓栓塞事件(12%vs 12%)。停药(10%vs 9%)、减药(20%vs 22%)和中断用药(68%vs 40%)在两组中均有发生。
在普纳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组中,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TEAEs是血小板计数减少(63%vs 58%)、白细胞计数减少(53%vs 4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9%vs 46%)。3/4级非血液学TEAE包括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19%vs 9%)、低钾血症(6%vs 19%)和高血压(12%vs 6%)。
"这项研究确立了普纳替尼作为Ph+ALL治疗标准的地位,"Elias Jabbour博士说,"它在12周时诱导更高的MRD阴性率方面优于伊马替尼。这种优势与更好的PFS和长期EFS改善有关。而且,我们看到了疗效上的优势,但并没有看到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希望普纳替尼在Ph+ALL的扩大适应症能够获批。”
PhALLCON是在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比较普纳替尼(ponatinib)与伊马替尼(imatinib)的3期研究,在本届SOHO年会上,Elias Jabbour,MD首次报告了这项研究的结果:与伊马替尼相比,Ph+ALL患者在减轻化疗强度的基础上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普纳替尼,可提高诱导治疗结束时的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完全缓解(CR)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普纳替尼/帕纳替尼(PONATINIB)适应症及功效说明